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市政协:
屏山县历经八年精准扶贫、五年集中攻坚,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2020年2月18日,省政府正式批准我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年8月,接受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无“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虽然我县如期摘掉了“国贫县”帽子,但是屏山脱贫的基础还不稳定、乡村建设还有较多短板、扶贫产业仍需加大扶持,巩固脱贫成果任务仍然繁重。县委确立的“115”总体谋划,提出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十四五”期间的工作主线,持续强弱项、补短板、育产业、重治理,坚定不移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稳”为基,确保巩固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平稳。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千方百计地巩固拓展好脱贫成果,实现脱贫成果的更可持续、更有保障。一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不搞政策“急刹车”确保过渡期各项政策不变。如,就地转换脱贫攻坚领导体系为乡村振兴领导体系;在教育、医疗等普惠性政策和兜底救助类政策上保持总体稳定,对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在驻村帮扶上对脱贫退出村选派和轮换新一轮驻村干部215名,其中市级17人、县级93人、乡镇105人。二是全面建立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开展动态监测,并实现工作常态化。今年,新增监测对象68户,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5户、边缘易致贫户43户,全部纳入动态监测范围,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有序推进掉边掉角农户搬迁和帮扶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认真落实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关于“稳慎推进搬迁脱困村剩余掉边掉角农户搬迁”精神,7月10日启动掉边掉角农户搬迁工作,目前,11个乡镇正在开展掉边掉角农户摸排。同时,总结脱贫成果,出版《摘帽记》、《脱贫攻坚亲历者说》、《温暖的回想和 78 个贫困村的脱贫故 事》三本书籍,编制画册《蝶变》,创作原创歌曲《大山与大海》,讲述屏山扶贫故事,展示屏山脱贫成效。
(二)以“调”为要,有序推动政策框架调整优化。根据发展形势需要,推动脱贫攻坚政策框架和体系有序调整。一是高标准编制《屏山县乡村振兴规划》,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和村容村貌“六化”提升工作。二是制定总投资 2.3 亿元的《2021 年度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使用建议方案》。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 年整合财政涉农资金 22978 万元,安排项目 295 个,重点扶持扶贫产业发展和农村基础实施短板。其中,安排用于产业项目 150 个 10707.5791 万元、占比 46.6%,基础设施项目82 个 9720.1433 万元、占比 42.3%,其他项目 63 个 2550.9842万元、占比 11.1%。三是确定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对已退出贫困村、重点生态功能区覆盖村、重大工程项目区覆盖村、传统历史文化村和掉边掉角边缘村共五种类型的村进行全面摸排,综合考虑行政村低收入人群占比、2020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及集体经济等因素,列出 17 个条件相对较差、巩固拓展任务较重的村级名单。
(三)以“增”为向,完善并创建增收渠道拓源强造血。坚定“产业夯基+就业固本+兜底保障”思路,狠抓“两业”发展,助力群众持续增收。一是集中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形成20万亩金沙江特色产业带、10万亩岷江特色产业带。二是开展各类就业扶贫培训、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积极引导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外出务工就业,今年提供就业岗位6.4万个。三是全覆盖政策兜底重残、重病、无劳动能力户等特殊群体,解决7.68万人次最低生活保障。同时,指导健全扶贫资产运营管理机制。对2014年以来扶贫资金、项目及形成的扶贫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并建立台账,督促指导资产管理责任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对公益性资产制定管护方案,对经营性资产制定运营方案。通过清理,2014-2020年我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2.072亿元,实施扶贫项目5612个,其中形成扶贫资产3965个资金18.86亿元。
(四)以“点”为重,着力打造示范区强化引领带动。准确把握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兴旺目标指向、发展要求的差别,更加注重市场机制,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提档升级。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规划引领、重点打造、逐年推进”原则,投资4.5亿元,高标准打造锦屏镇锦屏山、屏山镇蒋坝村、大乘镇岩门村乡村振兴示范区3个,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市级3个。今年,正全力打造大乘镇京坪—柏杨、书楼镇高田乡村振兴示范区,力争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市级3个。
(五)以“兜”为辅,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保障体系。一是持续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严格落实分类施保政策,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含学生)、残疾人、重病患者及重点优抚对象予以重点保障(“按人保”除外),按城乡低保月标准的不低于10%按月计发分类施保金;截止目前,新增农村低保217户531人,其中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86人。二是持续推进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在屏山镇和中都镇修建社区养老综合体,根据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需求,完善综合体专业照料、社区日间照料、居家延伸服务等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资源整合、服务延伸作用。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纳入特困救助供养范围。三是扎实做好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在“六一”组织县级各部门深入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慰问活动,为全县近3万名儿童捐赠的现金和书包、篮球等学习用品,折合金额40余万元。在全县范围内收集留守困境儿童微心愿230个,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社会爱心人士、志愿服务组织等开展一对一进行认领,募集爱心捐款1.2万元。
二、当前主要困难
(一)后续扶持产业发展力度不够。今年以来,屏山县共投入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资金6000余万元,其中易地扶贫搬迁结余资金4000万元,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和产业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但在资金投入方面,距离乡村振兴20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差距很大,需要进一步加强聚居点功能提升和产业发展,做到“搬得出,稳得住”。
(二)部分兜底性政策在脱贫摘帽后逐步实效。2018年起,为切实做好社会保险扶贫工作,省上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政府按最低缴费档次标准为其代缴养老保险费,实现贫困人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该政策终止日期定于2020年12月31日,且此后未再出台相关顺延政策。目前,省、市、县下发的民生实事文件中为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费只明确了低保、特困人员,未提及将原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纳入城乡居保代缴对象中,因此我县不再为其代缴,而此类群体的养老问题确实是社会兜底保障的重要一环,如何保障其养老问题值得研究和解决。
(三)特殊人群救治帮扶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乡镇敬老院空置床位较多,闲置资产较多。然而分散供养对象很多不愿到敬老院养老,初了老人自身原因外,敬老院日常管理、照护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未设置专人专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日趋重要,县级部门也设置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但是无人员编制,现由社会救助福利股人员兼任,工作量大面宽。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要进一步健全帮扶机制。对确定的帮扶村保持好三人左右的驻村帮扶工作组,同时覆盖原非贫困村非贫困户,防止出现新的返贫村和返贫人口,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做好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安置的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逐步完善安置区配套设施和产业区基础建设,加强村(社区)治理能力建设,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二)全面推进产业提质增效。落实县政府茶产业三年发展意见,抓好企业、基地、品牌三个环节,提升茶叶产地初加工和园区精深加工能力,用企业高品质产品来带动基地标准提升,努力打造屏山茶叶进入全省10强县;充分借助科技部和嘉兴市帮扶资源,持续抓好茵红李标准化基地建设和市场资源,把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形成专合社+果农+市场的体系机制,实现丰产又丰收;要围绕生猪、冷水鱼、白魔芋,林竹、油菜、烤烟和富硒农产品开发等传统产业,实现农产品多元化发展,力争实现农村居民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全面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认真落实好县委、县政府关于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实施意见,培育壮大县、乡、村农业经营发展公司。创建梯次科学的中、省、市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扶持家庭农场和中小微农业企业,规范提升现有专合社,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各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和国有公司,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形式,建立健全屏山产权交易中心相关体系制度。推动农村金融改革,重点探索农村财产担保贷款机制,持续推广农业保险制度,充分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按照清华书记“要继续发挥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集中连片发展”等重要要求,加快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园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力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区)、乡镇、示范村。分点分线科学规划三区合一的现代农业园区,探索在屏东、屏中、屏西、龙华线路建设起点高、配套全、有示范带动的现代农业园区,围绕茶叶、白魔芋、茵红李的产地建标准化加工厂,尽快培育1-2家亿元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园区建设形成可供示范带动的产业带和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的标准化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