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育乡2019年党建工作总结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哈长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主动融入“一个中心、五大基地”发展战略,按照“品牌立乡、特色兴乡、民营强乡”的发展思路,抓班子、建队伍,调结构、上项目,惠民生、保稳定,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健康有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6亿元,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3亿元,超额2.3亿元;招商引资完成1.2亿元,超额0.7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超额0.3亿元;民营经济完成2.11亿元,超额0.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亿元,增速15%,人均收入达到13920元,增长16%。
市委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把恩育乡定位为“三大卫星镇”之一。我们认真贯彻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发展特色,全力做好粮食生产、特色种植、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五篇文章,提升了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一、优化种植结构,抓好粮食生产。
(一)准确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基调,按照市委市政府在现代农业发展上提出的调结构、促增产、稳增收要求,科学调整作物布局,确保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10877公顷以上。今年,全乡玉米种植面积8199公顷,比上年减少1500公顷,水稻面积641公顷,比上年增加200公顷,大豆面积1446公顷,比上年增加800公顷,高粱面积791公顷,比上年增加340公顷,经济作物面积377公顷,比上年增加160公顷,全乡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今年有计划地发展壮大大型种养加合作社6个。大力推行现代耕作方式。确保土地流转工作顺利推进,目前为止我乡顺利完成土地流转任务3500公顷。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4230公顷,高产创建示范田700公顷。
(三)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全乡13个村新增农机设备80台套,总量达700多台套,依托4个贫困村,新建专业农机合作社2个,进一步扩大机械化种植面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步伐。
二、打造产业品牌,抓好特色经济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通过政府引导,政策、资金扶持等措施,不断优化特色经济发展,形成了以“许氏香瓜”“苏家活鱼”等特色产业品牌。目前,全乡基本形成了5个特色产业链条:
(一)实现了香瓜西瓜规模种植。充分利用科铁公路穿境而过这条“财富专线”,积极引导公路沿线村,发展棚膜香瓜、西瓜种植,形成了独具恩育特色的“一路两瓜”发展新模式。目前,全乡棚膜香瓜种植面积发展到了300公顷,西瓜种植达到了150公顷,群众人均增收1000多元;
(二)打造了中药材种植基地。利用幸福村、双龙村独有的土壤优势发展月苋草药材规模种植,面积达到了120公顷。药材品质好,市场价高不愁卖,实现了黑土地的最大增益,促进了群众增收。
(三)加强了传统产业优势。利用恩育过去在肉葫芦、马铃薯种植上的优势,通过加大市场研判、科技培训,引导农民立足绿色生态发展,用良种、施农肥、出精品。目前,全乡肉葫芦种植达到30公顷,脱毒马铃薯面积达到了350公顷,由此也带动了淀粉加工、电商销售等产业链条。
(四)强化了渔业拉动效应。境内有苏家、淹死狼沟两个大型水库和永发小型水库,全乡成鱼水面超过了500公顷,依此兴起了农家乐、钓鱼园等产业链条,提升了渔业生产附加值。目前,全乡渔业生产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
(五)扩大了精品畜牧业规模。全乡建成肉牛、生猪、羊、肉鸡、蛋鸡等标准化牧业小区8个,养殖大户180户,目前黄牛存栏1763头,生猪2.5万头,羊5000只,家禽28万只。
三、突破发展瓶颈,抓好项目建设
认真贯彻全省“三早”、“三抓”决策部署要求,整合力量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今年,共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2亿元,引进项目5个,正在洽谈有合作意向的项目3个。
(一)引进北京风投公司,在我乡中兴村建设福德慈老年公寓,工程设计已结束,正在进入招标阶段,计划前期投资5000万元建设主体工程,后期投入3000万元进行附属设施及绿化、美化、亮化等,建成后可集养老、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立体式的现代养老机构。
(二)引进了投资5000万元的一汽大众宝来轿车底盘、钣金喷漆项目,该厂坐落在我乡中兴村科铁公路旁,工程预计占地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目前项目已进行到环保评估阶段。
(三)引进了佳鑫园豆制品加工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1月份,总投资2000万元,座落在苏家村,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二期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一期工程 7月份已经正式竣工投产,日加工大豆3吨,主要生产白、黑、绿色干豆腐、冻豆腐,冷冻塑封后销往南方用于火锅食材,二期完工后,年销售额可达2000万元。
四、抓好精准扶贫,全力改善民生
(一)精准扶贫工作。全乡2016年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2户1078人,按照省市要求,经过动态调整,新识别贫困人口为85户243人,清除违反“八不入”原则贫困人口128户303人,已脱贫困人口为145户356人,现在全乡末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281户730人。
1、突出了精准要求。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开展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工作,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工作实效,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根据建档立卡“回头看”方案中的“八不入”原则,自查贫困人口确定是否规范,坚决禁止违反“八不入”原则的贫困人口混入。对低保清退和死亡人员进行详实登记,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填写了“明白纸”,并贴在贫困户家中,做到公开透明。
2、加快了项目建设。全乡4个贫困村均由长春市有关单位进行包保,通过扶持产业项目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成效比较明显。其中,永利村由长春市信访局包保,申请中央、省财政资金30万元,新建了榆树市恩育乡福彬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红庙村由长春市热力集团包保,申请中央、省财政资金61万元,自筹29万,共计90万元,新建了榆树市恩育乡红庙村蛋鸡养殖项目;新胜村由长春市审计局包保,申请中央、省财政资金120万元,新建了榆树市恩育乡新胜村养羊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发展项目;西关村由长春市团委包保,申请中央、省财政资金20万元,长春团市委又自筹20万元,帮助西关村新建了榆树市庆源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村“摘帽”提供了基础保障。
3、完成了危房改造。落实了乡村组三级干部包户责任,安排专人主动与住建局等部门进行协调联系,为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提供全程服务,特别在房屋规定、手续办理、质量监督等方面,主动为贫困户当好“帮办”和“监工”。既保证了贫困户不因为建房加重贫困,又确保他们该享受的政策全部落实到位,住上质量有保障的安全房。目前,全乡83户贫困户需要改造的危房已经全部完成改造任务。
(二)民生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在民生事业上我们共投入资金3170万元,全力做好10件实事。一是争取资金1035万元,新修水泥路23公里;二是争取资金565万元,修田间砂石路31公里;三是争取资金600万元,修建22座田间桥36个过道涵洞;四是投入资金15万元,维修、养护破损水泥路35公里;五是争取资金120万元,打抗旱井19眼,清淤19000延长米;六是争取资金15万元,全乡农防林更新15.1公顷,退耕还林18公顷,新植林木50000株;七是全乡共投资40万元,以清理屯内粪堆、垃圾堆、柴草垛,整修路肩、路边沟等为重点,深入开展了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八是投资200万元,完成4个贫困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解决846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九是争取危房改造资金300万元,为83户贫困户解决住房问题;十是争取资金280万元,新建四个扶贫产业,助推贫困户早日脱贫。
五、狠抓信访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创新社会管理为基础,以深化平安创建为载体,以完善信访机制保障,深化大平安理念,强化小平安举措,推进了全乡和谐稳定建设。
(一)狠抓了信访稳定。按照围绕信访抓稳定、围绕稳定抓平安要求,我们通过坚持三项原则,即一把手负总责原则,属地管理原则,一票否决原则;完善四个制度,即网格化管理制度,一把手接待日制度、乡领导包案制度、责任制考核制度;力争三个做到,即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预判,争取主动,对症下药;做到亲民爱民,知民心,解民意;做到合理诉求有人帮,非法上访有人管,全面加强了全乡信访稳定工作。工作中,我们在乡便民大厅专门设立群众来信来访窗口,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并通过乡综治民调中心积极调解群众纠纷,上半年调解共83起。推行网格化管理,全乡建立65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员,负责管理网格事物。上半年,全乡网格员调解纠纷236起,提供有价值信息276条。
(二)狠抓了平安创建。年初以来,我们通过落实三个到位,也就是领导到位,确保有人负责;宣传到位,确保入脑入心;制度到位,确保有章理事,以65个管理网格为平台,以乡、村、组三级调解组织为阵地,以创建平安村屯、平安单位、平安家庭为载体,以平安大喇叭为宣传工具,全面开展了平安创建工作。目前,全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无民转刑案件、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特大交通事故。
(三)狠抓了安全生产。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整合安监和综治职能,由安监站牵头,定期组织检查组深入到企业、敬老院、学校、教堂以及各村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到目前无重大安全隐患,无重大安全事故,全年共发放宣传单1300余份,咨询服务群众1000多人次。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主要是:一是经济总量不足,带动乡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还没有完全形成,乡村两级财力薄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由于离市区较近,民营企业发展缓慢,全乡13个村中,负债村就有1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窄,增收路途不宽,加之乡里可使用资金也捉襟见肘,在经费投入与现实需求之间还有较大差距,一些硬件设施还难以在短时间内配套,尤其是一些群众诉求,比如修路等,还比较突出;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多数时候还是“靠天吃饭”,农民收入渠道单一的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破解;三是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虽然建立健全了管理上的各类规章制度,但在执行上还存在落不实、管不到的地方,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纪律不允许等方面的问题,比如一些党员干部随礼风、赌博风等,还没有完全彻底地解决。四是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致使信访压力不断增大,牵扯精力太多,尽管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缠访闹访问题还是比较严重,大多都是历史久远,无从考量的问题,解决起来无从下手。五是扶贫攻坚中对于难啃的硬骨头,比如老弱病残的、好吃懒坐的,怎么帮、怎么扶、怎么迎接国家第三方验收的措施考虑还需进一步完善,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