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城乡统筹发展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时间:2024-04-13 00:16:05
城乡统筹发展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本文共10458字]

第一篇:城乡统筹发展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连续七年中央一号文件都锁定“三农”。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成为今年一号文件的主题。这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种战略考量。

过去六年颁发的中央一号文件,主要是着眼于“农”本身,是一个个相对集中的有关“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也是重要而基础性的工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面貌的改善、社会安定发展都系于此。因此,对于一项事关全局的、“重中之重”的重大问题,中央用一号文件的形式昭示全党全国,一点也不为过,而且已成为新时期中央政策的一个风向标。

由此,我们看到,“三农”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粮食生产连续六年丰收,粮食产量达到10616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达到5153元,同比实际增收8.5%,实属来之不易。

从农民增收渠道来说,60%来自工资性收入,这意味着农民外出就业成为增收的主要途径,而来自务农的收入并不多,且一部分是由国家补贴转化而来。相应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要快于农村居民,而且二者的差距越来越大。据统计,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3∶1,为3.31∶1,又回到3.33∶1。

城乡差距并非短期内形成,而是二元体制长期运行的结果,同时也是“先富”尚未带动“共富”的政策结果。各种资源要素过于向城市聚集,尤其是向大城市、特大城市聚集,使得城市发展很快,而且其发展越快,对社会资源的吸纳能力就越强、占有资源就越多,农村富余劳动力竞相涌入大城市,寻找发展致富的机会,既是本能驱动和理性选择,又在客观上造成农村精干劳动力资源和金融资源流失,使得农村发展更加缓慢,两者差距不断拉大也就符合逻辑。

但是,这种差距不断扩大,不利于社会均衡和谐发展,同样难以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能是流于空谈,这已是共识。而且,如果继续维持城市对农村资源的单向抽吸,最终会使得大城市乃至特大和超大城市难以承载压力而遭“大城市病”困扰,拉美国家出现“贫民窟”就是教训,而农村却因缺少补给而“营养不良”,无法健康成长。这对于一个完整的社会肌体来说,其实呈现的就是一个“病态”,必须高度重视,着力医治。

解决“三农”问题,仅着眼“农”字本身无法完成,城乡统筹发展是惟一可行的诊治思路。xx大首次提出这一思路,“是新世纪以来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战略性提法”,此后还形成一个论断:目前我国总体上进入一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今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力度,是长短结合的思路,旨在逐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目的就是要加大各种资源要素向农村转移覆盖,帮助农村更快发展,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当然,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并非一蹴而就。如果城乡之间的基本矛盾,也就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居民的现实问题不解决,统筹城乡短期内很难见效。

按照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的说法,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大课题,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难课题。到底该怎么推进,需要认真把握。按照我们的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充分认识到“农民”是这个战略中最需关注的对象,要围绕农民的发展做好文章;二是协调好城乡关系,实现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在互动双赢的基础上实现一体化。

针对“农民”问题,要做好三个文章。第一,立足农业发展,谋求发展方式的转型,培养新型农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这是农民在“农内”发展的希望所在。第二,农民的市民化,这是城镇化的本质所在,也是其必须承载的使命。富余农民转移就业是必然趋势,也是增收的主渠道。未来,吸纳就业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和中小城市,壮大县域经济是重要依托。走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的路子,促进人口和产业合理布局,为农民的市民化创造制度条件是一项长期任务。第三,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必然要继续推进,但其作用不可高估。不管如何发展,将来仍将有数亿农民居住在农村,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普遍要求。这需要有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的投入机制做保障。

针对“城乡关系”问题,首先是要打破阻碍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其次,通过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促进资源要素均衡配置,从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当然,在统筹城乡发展中需要特别重视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对土地权益的保护是核心,恪守土地用途管制原则,不可随意借统筹之名,行侵害之实,更要为社会长远发展留下生存空间。同时,还要为市民化的农民留个退路,留一个逐步适应的缓冲地带,否则易形成新的社会问题,尤其是要关注当前业已形成的城市“新二元现象”对社会和谐发展的潜在风险。

第二篇:2014年上半年统筹城乡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推进统筹城乡战略重点工作组的精心指导下,我区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及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大会精神,按照“工业发展标准化、城市管理品牌化、生态园林精品化、城乡统筹一体化、社会服务人性化、管理决策阳光化”的工作要求,认真对照我区《关于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nayishi.com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方案》,紧密围绕建设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核心区这一目标,强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两大战略,突出保增长、保投资、保民生、保稳定四项重点,全力抓好104项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其中重点项目72项,目前已开工61项),着力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经济转型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创业富民示范区,全区经济实现了逆中有升、平稳较快发展。1—5月份,全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亿元,同比增长6.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92亿元,同比增长1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92亿元,同比增长4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34亿元,同比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2亿元,同比增长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0元,同比增长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50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一、工作进展情况

2014年是我区确定的“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年”。区委、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全市统筹统筹城乡启动大会精神,在进一步落实2014年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启动年”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于今年2月及时召开了全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会议,对“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年”7个大的方面,25项具体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地安排部署。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一是统筹城乡规划,精心打造星海经济区。我们按照建设“湖东新区”的标准,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由成都规划设计院对星海经济区全面进行科学设计,编制了星海经济区整体规划和土地 ……此处隐藏6017个字……财政激励机制;对市与市级所在的惠城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的财政收入分配关系也进行改革,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几点启示

分析x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做法,总结其规律,关键是他们在具体工作中大胆创新,给“统筹”赋予了新的认识、新的内容:

(一)城市带动农村靠“辐射”。x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历程有一条清晰的脉络,首先是发展工业,培育一批有实力的知名企业,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经济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又辐射到了中心镇,中心镇的发展再辐射到了行政村,这样一层层的辐射开来,带动了经济、基础设施、就业、教育、医疗、第三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层次清晰、相互关联、良性互动的发展整体。农村没有在发展中被割裂,城市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维持了土地、劳动力以及各种自然资源的合理供给。

(二)工业反哺农业不是“扶贫行动”。x市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村企合作模式,开展“百企牵手百村”活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采取产业带动、合作开发、直接参与、智力帮扶、公益捐助等多种形式,与新农村示范村合作共建,利用企业的人才、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优势带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并通过村企共建,拓展了企业自身发展的空间和领域。x市的工业反哺农业不是简单扶贫,而是培育了具有地方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不断提高了农村工业化水平。

(三)统筹得当才能有序发展。x市坚持科学规划、城乡统筹,将规划延伸到镇、到村,镇里的规划是否到位是市长必须过问的工作。特别是,为促进生产力在城乡地域空间上的合理分布,使生产要素按比较优势和市场法则配置和组合,他们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注重市、县、镇、村四级规划的衔接,注重依据各县、镇、村的资源特点、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发展定位,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科学选择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培育了多门类、有特色、错位发展、互补融合的产业体系。

第五篇: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总结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总结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学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稳定大局,以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服务村民为中心,在清江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我村的和谐、稳定、发展。现就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班子建设,不断增强战斗力和凝聚力

2014年8月,刚到任的我深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班子建设、制度规范、村民自治上做足了文章。一是以强化班子自身建设为首任,狠抓班子日常学习教育,加强村两委班子对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与理解,提升班子整体政治素养。二是抓制度,规范干部行为。对村两委委员,全部实施目标管理考核,村干部实行责任分工到片,管理到人,既分工又合作,以用人而知人,布局能控局的管理模式。抓住以生产队长为骨干,以党员为示范,以各项协作为推动力,维护稳定,增强村民法制教育为重点。以规范制度为抓手,通过建立党内监督制度,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工作机制,使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如财务管理制度,村两委工作分工目标责任制,村干部工资分解成责任工资与完成情况挂勾制度,年终党员、代表评议村干部制度,建设制度、林地纠纷解决的办法、老人瞻养纠纷解决办法等,班子建设明显增强,工作机制逐渐规范,发展业绩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二、立足本村实际,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我始终把经济发展放在支部工作的首要位置,抓住发展机遇,利用本村优势,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产业,在流转土地上做足文章。蔬菜种植面积已扩大到400亩,食用菌规模已扩展到1000万袋,流转土地600亩,外地西瓜种植大户已落户我村,使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利用,从而带动了我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推进民主管理,强化了村务公开的责任

(一)完善村务、政务的公开内容。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要求公开的 1

事项,如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使用、村集体经济的到收益使用等,都作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重点,特别是村内“一事一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直接补贴,退耕还林款物兑现,城乡低保等其它国家补贴农民,资助村集体的政策落实情况,及时纳入村务、政务公开内容使之全村村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群众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确保了群众的知情权。

(二)加强了村民民主理财制度建设。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必须由村民代表会议从村民监事会成员中推选产生,要求民主理财小组负责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和制定本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检查、审核财务帐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对群众反映财务问题较多给予了及时的清理整顿,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同时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和民主理财制度。

四、进一步完善了民主管理制度,保障群众的参与权

通过开展户代表大会,完善组议事会成员选举程序。并且积极组织议事会成员召开议事会,让议事会成员真正的为村民说话,做事,充分发挥议事会的作用。

(一)建立村民议事会。从完善村级民主决策机制入手,明确民主决策主体、规范程序。尤其是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等制度的建设,紧密结合村委会的选举,规范村民代表的选举,理清村民议事会与村民会议及村委会的关系,把村民议事会与村委会和村民会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村民议事会民主决策,村委会管理村务,村民积极参与的农村治理格局。让农民切切实实地当好主人翁,真正体现“自”与“治”的结合。

(三)设立村民监事会。村民监事会成员经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代表中推选产生,负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我们要求村干部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村民监事会成员,同时要求监督小组成员热爱集体,公道正派,有一定的议事能力,对不履行职责的小组成员,村民代表会议有权罢免其资格。通过建立村民监事会,办事的全过程进行了监督,保证了公开真实可靠。

五、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利用板报、橱窗、标语、宣传资料等舆论工具大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目的、意义、实施步骤及卫生文明行为、防病知识、保健知识,提高了农民群众环保意识。群众意识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自觉参与到治理中来。

各组纷纷行动起来,狠抓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抓好农村脏乱差的治理工作,认真治理家畜乱跑、污水乱倒、粪便乱堆、杂物乱放、房前屋后水系畅通等现象。发动全村群众,对本村环境卫生进行了大清理,以治理“四乱”为重点,力争达到“五无”目标。对村庄道路,人员集中聚集场所房前屋后、河道、沟渠的杂物进行了清理 ,大力宣传开展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大力兴建沼气池,使村庄环境大为改观,村民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家庭经常参加公共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室内器具摆放整齐,窗明几净,院落整洁,不违章饲养家禽家畜;提高了农民群众环保意识,有效控制农村环境污染,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开展评比。

《城乡统筹发展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本文共1045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