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培养良好写作习惯,让学生爱上作文

时间:2023-12-14 20:31:11
培养良好写作习惯,让学生爱上作文[本文共2383字]

培养良好写作习惯,让学生爱上作文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我们的学生由惧怕写作变为热爱写作,这是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的棘手问题。本人认为语文教师首要做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可能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式,本文主要从培养观察、积累的习惯,培养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培养自改作文的习惯这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关键词】写作习惯 观察、积累 自改作文

【正文】

作文,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无疑是最头疼的事,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作文能力不高。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之达到一定的水平?我认为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良好的作文习惯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基础,没有养成良好作文的习惯而去指导如何立意、如何谋篇布局等,无疑是“揠苗助长”,劳而无功,反而会使学生感觉到写作文是困难的,从而产生一种望而生畏的心理,一种抵触的情绪,使学生丧失作文的信心和兴趣。

本文结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做法,略谈一下良好作文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

很多害怕写作文的学生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原因之一就是对生活缺乏观察,缺少对生活的体验。所谓观察,就是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想。因此,要做到“事事”留心,“时时”注意。“事事留心皆学问”,一种昆虫,一株植物或一个小动物都是写作的好材料,好样本,只要你平时多留心、多观察。有句话说的好,“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首先必须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妙笔生辉;其次是观察生活,只有观察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最后是要自己的思想,对生活中周围的点点滴滴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写作的源泉就会滔滔不绝。不是有这样一首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要汲取生活的源泉。

如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为什么作者能将人的性灵赋予山水、太阳和各种花草,把大自然描摹的这样可爱呢?正是由于作者细心地观察春天山水、太阳的变化,观察小草萌发的样子,观察春花开放的情态。整篇文章都洋溢着爱意的描写,使人读起来兴味益浓。所以真正的作家,大都是热爱世界,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一草一石,一花一木,一鸟一虫,只有爱得深,才会观察地细,进而写出趣味盎然的作品。

除了善于观察以外,还要善于积累。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就是说,积累在写作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学生之所以能下笔千言,一气呵成,就是因为他们材料储备丰富,平时看了很多的课外知识。为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创造多种情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点滴,多作勤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的文章都记录摘录下来,这样,在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二、培养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我手写我心,作文就是要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要坦白,不能隐瞒。但是在学生的作文当中,却很少能这样。许多学生的作文内容是假的,人是假的,事也是假的。相应地,感情自然不会真实。长此下去也便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动人心者,莫于情也”,有些文章内容写得很好,很有文采,但没有真实的感情流露贯穿其中,那是很难吸引读者的。“斯读者能生情,必先作者心有情”这就是说,只有你吐露了真情,文章也就有了真情,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才能使文章产生波澜起伏,读后让人荡气回肠,流连忘返,文章也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的教材《最后一课》,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文章以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心理变化的描写表达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这篇文章能得到喜爱,正是有了对祖国深深眷恋之情,才会产生强烈的保家卫家之心,从而激发内心深处的斗志,将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家园,自己的祖国。所以说贯穿文章的这种情,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过此文的人。

三、培养自改作文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到这两点,乃教学之成功。”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1、树立学生自改作文的责任心

是否自觉、认真地修改文章,跟人们的责任心强不强紧紧相关。拉法格说:“他(指马克思——引者注)对他的写作从没感到满意过,修改了又改,并且总是觉得文字表现没有达到思想所达到的高度。”马克思对写作精雕细刻、反复修改的态度,正是出于强烈的革命责任心。毛泽东同志也指出:有些人“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象洗脸之后再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发表出去。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象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这样责任心薄弱的坏习惯,必须改正才好。”可见,只有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修改自己和别人的文章,才不会嫌麻烦,不会怕困难,对别人给自己改文章,才会持欢迎态度。也只有这样,才会在反复的修改中提高质量。因此,教师要用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写作实践事例,讲述修改文章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起修改文章的强烈责任心。

2、明确目标,掌握标准

修改作文首先要明确修改的目标和掌握修改的标准。目标不明确,标准不掌握,那就会像“盲人过桥——乱打棍”,修改作文也就无从入手。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范围,把握好作文修改的基本标准:(1)看是否“跑题”;(2)看有无中心,中心是否正确、清楚、突出,感情是否真实、健康;(3)看内容是否具体,详略是否得当;(4)看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如何,层次是否清晰;(5)看语句是否通顺流畅,字词是否恰当;(6)看标点使用是否正确;(7)看书写格式是否规范;(8)看是否达到本次要求。

3、教给符号,规范要求

教师除了在批改作文时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外,还应将这些修改符号教给学生,以形成学生自改作文的规范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从第七册开始要求学生认识使用删、换、调等三种常用的修改符号,第八册又学习增添符号。教师要以这些修改符号来规范学生,不断强化、熟练运用,统一要求。训练时应先易后难,应先在课内训练,教师随机给予个别指导,重点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当学生掌握了这些修改符号的运用后,再放手让他们在课后修改。

习惯是人们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好的习惯给人以益处,所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也自然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才能不怕作文,敢于动笔,爱上作文。

【参考文献】

《教你学作文》1994年3月  山东教育出版社

《培养良好写作习惯,让学生爱上作文[本文共238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