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服务终身学习的指导体系新框架

时间:2024-03-11 14:37:00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服务终身学习的指导体系新框架[本文共3996字]

当今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这就要求应用型人才的知识储备不断更新,在新知识、新技能的基础上,参与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能学习、会学习,并能够熟练应用技术,才能自如地、及时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为自己综合能力的迁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时代对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掌握社会发展需求的知识原理与操作技能,才能充分发挥应用型人才的作用。

一、完备学习指导体系,构建全方位学生终身学习指导体系新框架

(一)确立大学生学习指导的目标体系

1.大学生学习指导首先要解决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不适应问题。

大学教学体制、学习方法都与中学有着明显的不同。能否尽快适应全新的大学学习生活,直接影响四年的学业,并间接影响以后的工作、生活。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的方法差别很大。总的说来,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所学内容,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了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大学学习具有较高的目标性、专业定向性、学习的多样化、学习的实践性、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的创新性等特征。帮助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尽快了解大学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是大学生学习指导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要解决大学生从中学阶段形成的学习观念向大学学习观念转变的问题。

从阶段学习观向终身学习观转变,从知识目标观向能力目标观转变,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树立起终身的、全面的、自主的、创新的学习观念。终身学习强调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历程,学习的渠道和方式是多元的,学习强调自主精神,学习是一项权利而不是特权。这些特点和要求与当今大学生较为普遍存在的进了大学门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认为学习就是从课本中学习以及学习依赖教师、依赖课堂等是大相径庭的。另外,学习观念的指导还要吸收当代先进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面向未来的学习观,如合作学习观、实践学习观、创新学习观等。

3.要把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作为学习指导的根本目标。

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影响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如何设计大学学习的目标。大学里曾给学生专题讲了“大学学习主体的自我意识”、“大学学习中的读书方法”、“大学学习的目标设计”等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理想是学习的动力,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作为学习主体的大学生思考学习目的,以及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等问题;使学生懂得感知规律、记忆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教育学生运用好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训练学生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确立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及具体目标,学会制订学习计划,学习运用学习策略,加强学习品格的修养,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

(二)构建大学生学习指导的运行体系

首先,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学习理论与学习策略指导,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课程式,即通过开设学习指导课进行系统化学习指导。这种方式能系统全面地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学习基本理论,但若处理不当容易导致泛泛讲授,指导缺乏针对性。二是讲座式,请专家、教师、优秀学生作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的专题介绍。这种方式适合于将某一专题讲深透,但不够系统、全面。三是门诊式,请有关人员对学生中的学习问题进行诊断,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这种方式针对性强,但覆盖面小。四是渗透式,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在传授学科知识、指导学生实践的同时渗透学习方法指导。这种方式容易被学生接受,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总之,每种指导模式各有特点,需要在实际教学中综合运用,以便取长补短。

其次,改革评价机制。我们在对学生的评价中,重视了发挥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功能,实施了“全程、全面”评价,基本做法:一是评价成绩不是由一张试卷定终身,而是由三部分构成:学生对照“学习素质自评表”互评,占20%;学生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占30%;学生的课程论文或实践报告占50%。二是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共评、作品展评等。评价机制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三)完善大学生学习指导的保障体系

学习指导的保障体系是指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学习指导提供服务与制度保障。主要策略是:一是建立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和辅导、答疑、咨询、沟通等各项帮助,构建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二是建设大学生学习指导网站,借助信息技术,以网络资源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和各种相关链接,如一些大学的学习指导网站设立了学习园地、英语频道、考试经纬、思想天空、人生风采、专家指导、学习咨询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栏目,对学生学习指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三是建立专兼职指导人员队伍,既可聘用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学习指导人员,也可选聘部分高素质的高年级学生充实指导队伍,高年级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和体会,用现身说法往往更能打动学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四是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为大学生学习指导提供保证:包括经费保障,拨出专项经费为学习指导提供条件;政策保障,制定激励措施,调动师生参与学习指导的积极性;以及确定指导中心的职责、指导教师的聘任制度和工作评价制度等,以确保学习指导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着眼终身学习视角,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的表现形式,它集中体现了一所高校的育人思想和办学理念,在实践中,尝试在培养的方案中开设自主学习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吧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利用课程网站上的讲义、课件、习题集、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等教学资源,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转变课堂教学范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高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范式,以研究主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动机。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课堂教学范式,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拓展分析问题的思路,激励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心智模式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更加强调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心理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习惯集体授课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很多大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结果导致部分学习能力低、不善学习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模式下走极端,出现厌学、过分依赖老师等,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需要关注、解决学生的学习、心理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引导,对学习的方法应给予足够的指导。

(四)加大创新型实践教学力度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学校在增强创新性实践教学方面,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以及开展学科竞赛等多种措施。在实践课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题目、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根据需要重新认识、加工学习材料的信息,以问题为载体,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结论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尝试研究、培养质疑的精神,发展创新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空间拓展为开放性的空间,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仅来源于课堂,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学校加强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巨量的信息中准确选择自己所需内容。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网络教学资源,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课程中心、精品课程等网络资源,作为学生课外知识的补充与拓展,再通过与教师的在线互动,增强思维能力,拓宽学生视野。

三、夯实就业指导与服务,保障新形势下大学生终身学习的长效机制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就业指导作为高校教育培养人才工作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已经成为配置人才资源和劳动力的基础;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步入了大众化阶段,人才资源出现了局部性和结构性的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经济体制的变革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客观上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和就业质量虽然不是衡量高等学校工作的唯一标准,但却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一所高校的声誉和知名度不仅来自学校的学术水平,同时取决于该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状况。而就毕业生而言,很多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择业期望值过高、心态失衡、心理素质差、就业能力低,加强就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增强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培养面向社会的可持续就业能力,也有助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维护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因此,无论从高校自身的发展、当前我国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还是从高校毕业生近几年的就业效果和长远发展来看,我们都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把就业指导作为高校教育培养人才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加大投入,做好服务,帮助毕业生走好迈入社会的第一步。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就业指导一个最为关键的作用是要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提供切实的指导与服务,如果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只停留在就业政策说明、信息提供、应聘技巧指导的模式上,就很难使就业指导工作持续而有效的开展,也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高校毕业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而,高校应当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拓展就业指导的功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念、理论及模式框架,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在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中,学校应调整课程结构,专门安排“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形成稳定而固定的就业指导阵地,使就业指导大大方方地走进课堂,并成制度化、系统化。结合不同年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新生一进校就开始培养学生树立职业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及职业对人的要求,帮助学生制订一个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业计划,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职业理想以及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到了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对自身的职业发展也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在这个阶段,主要帮助学生进行求职能力的训练,对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的择业技巧进行重点指导,以实现就业和完成学生的职业梦想。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服务终身学习的指导体系新框架[本文共399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